关注中国财富精英外流现象

2012-06-04 00:00:00

据社科院《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目前约有4500万华人散居世界各地,流失的精英数量居世界首位,而浙商则在中国第三波移民浪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大陆移民输出主力军主要在北京、广州、江浙沪三个区域,其中浙商二代成移民主力军。随着浙商的移民海外,大量财富外流,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另外,海外旅游消费、抢购境外奢侈品等也使大量财富外流。各种形式的财富外流,正在消耗中国多年发展、由全体公民创造的财富。但财富外流形式多样,原因也多样,都是中国转型时期多种社会问题集中爆发的真实写照,要彻底解决,则是一个浩大的社会治理系统工程。 对于各种原因带来的财富外流,学界早就警告“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加速有可能让中国失去未来。中国财富外流,并不仅留学、移民一种方式,还有多种表现:比如贪官外逃带走大笔财富——央行报告就说,1.8万不法分子携款8000亿元人民币外逃;赌博导致财富外流——数据显示,每年中国人通过境外赌博等渠道流失的资金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还有不愿在本土消费而到境外消费的也导致财富外流,如隐私境外旅游及各种公款出国旅游消费。除了这些之外,经济管理有关的政策也会导致财富外流,这主要缘于:汇率低估、对外贸易、国企海外上市。比如,大型国企凭借国家政府给予的垄断地位,赚了老百姓的钱,没有给国家分红已经令人惊诧,却还跑到海外上市把利润给海外投资者分红,这就造成国家的财富流失。我们下面分析当下被关注的两种财富外流方式。 一、主要的财富外流方式 (一)老板跑路带走巨额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两波“洋插队”、技术移民潮后,新世纪又开始了以新富阶层、知识精英为主体的第三波移民潮,由此带来的巨额财富外流,多年来广受关注。今年4月,招商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近60%接受调研的千万富翁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而27%的亿万富翁已完成了投资移民。本文以下就义乌、温州部分情况分析企业家移民地财富转移路径。 企业家移民,在这个危机重重的环境下无疑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监督,也更应该引起这个社会的反思。最近,整个浙江乃至全国都沉浸在救与不救温州的大讨论时,温州的某些中小企业主却为自己铺好了“落跑移民之路”。更甚的是,有些移民的企业主拿自己的实业做抵押,在国内银行贷款然后去海外投资移民;也有些企业主早就把资产通过各种路径转移到了海外,只等着时机宣告破产。选择国籍是个人的自由,但牵扯到骗贷或假破产就需要另当别论了。 1、用银行贷款海外置业,通过预付款、离岸公司佣金等名目转移资金 当全中国都在为债务缠身的温州乃至整个浙江的中小企业主担忧时,一位资产上千万的义乌老板则表示不必过于忧心。他说:“身边很多老板都正在走移民的程序,当银行贷款和债务达到一定数量时申请破产,就可以规避一切责任。之后,把国内的烂摊子留下,直接去加拿大定居。” 一条向海外转移资产的移民链条早已经在浙江存在多时。 用实业抵押取得银行贷款,用从银行带来的钱在海外购置房产,再通过可以逃脱进出口核销的预付款及离岸公司佣金等科目转移部分资金,如今很多老板名下基本都已是空壳子。 2、以投资商铺的名义 在民间借贷发达和银行贷款量巨大的义乌和温州,有专门针对这两个地方私营企业主提供的移民方式。 2011年7月1日之前,加拿大政府为吸引高资产的移民人士,推出了适合企业主申请的“企业家移民计划”,这一计划只需要申请人拥有80万加元资产,投资40万加元给加拿大政府认可的移民基金银行(5年后,加拿大政府将40万加元归还申请人,但无利息)就可,没有语言和学历的限制。 为了进一步吸引投资性移民,加拿大个别区域还推出了直接投资商铺的快速移民方式。“我们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合作,有一些针对企业主的商业投资兼移民项目,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都非常少。”义乌一家移民中介负责人介绍了一个快速移民的项目,即通过在美国和加拿大投资购买商铺的名义,进行投资移民。为了推广这一项目,移民中介公司已经在温州和义乌召开过几次介绍会。“在今年9月份,已经有25人办好了手续,等待去加拿大,这25人全部都是企业老板,他们还可以带着家人一起出去。” 据透露,该项目在过去3年,已经有近百人移民加拿大,“多数是企业老板,彼此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来的,很多人相互认识。”为了把投资商铺的移民“扮”得天衣无缝,“我们还会在商铺里安排工作人员,让加拿大当地政府觉得,该老板是想从事商业,而不是以移民为目的。”上述人士介绍。该项目起步投资额仅60万元人民币,在办理移民的第一年,企业老板就可以在加拿大置业。“这个项目吸引企业老板,还在于项目对投资者的学历没有任何要求。”在整个移民过程中,移民中介为客户全程保密,“客户情况我们不会透露的。” 移民中介楼团宇(此处为化名)保守估计,“每年仅通过义乌的中介机构向加拿大投资移民的企业主有40人。还有很多浙江人在上海、北京申请移民。”按投资移民400万元的起步计算,每年仅通过义乌中介移民所转走的资金就高达1.6亿元。至于如何逃避监管在海外置业,该中介说他们不会以买房子的名义一次性把钱转出去,还是通过各种隐秘方式陆续转出。 3、腾挪银行贷款 义乌人楼团宇在加拿大留学回国后,开设了一家移民中介公司,每年下半年他都常驻加拿大,期间带着来自中国的客户去加拿大各地看房、买房。“去年,有几个义乌来的老板在加拿大买了房子并进行了其他投资,每个人都从国内往加拿大转移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楼团宇介绍,这几个老板在“加拿大最好的地区买了房子。”“我现在帮助办理的移民人员,全部都是投资移民,这些人都是义乌的老板,资产至少数千万元。”楼团宇说,“这些义乌老板彼此之间也非常熟悉,他们是一个圈子里的人,相互介绍,通过一个中介公司一起办理移民。这些人学历都不高,还特别喜欢在一起买房子,希望以后移民了不至于孤单。” 楼团宇表示,在看房子的过程中,这些人经常讨论如何把国内的钱转移到加拿大。也就是从这些讨论中,楼团宇发现这个圈子里的人,买房的时候,都在等中国当地的银行贷款。“他们通过手里的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再通过国内银行或者地下钱庄,将钱转移到加拿大。”新《个人外汇管理办法》规定,个人年度购汇额度限制为5万美元。银行业人士指出,银行对符合相关进出口手续的企业并没有外汇进出的限额。楼团宇时常和他们一起等待“贷款”,之后再一起去看房。而用来自国内银行的贷款进行海外投资和购房已经成为了圈子里的潜规则。“每次都至少上百万美元,去年还有几次上千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楼团宇透露。 据了解一些移民中介公司不仅仅可以办理移民和帮助海外投资,还能够协助注册境外公司,以及应对加拿大的要求,“运作”海外公司。“你只要把钱汇过来,这个钱的来源如果有问题,我们会帮你做材料。”某移民中介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如果想办理移民并进行海外投资,加拿大和中国都存在一定的监管,但是这些障碍可以通过移民中介做假材料,就可以简单跨越。中介人士透露,他们有专门的人员为客户登记各种材料,移民所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多,因为经验丰富,他们知道如何填写,哪些材料可以作假,能够规避移民机构的审查。因此被叫做“做材料”。“我们基本上不问钱的来源。”该中介人士称。 朱亮(此处为化名)是一位40多岁的工厂老板,他在浙江多个地方设有工厂,其中最大的工厂和物流中心便设在义乌,“我周围自己开工厂的朋友,基本都在办理移民。”因为一些人在获取银行贷款时,需要朱亮的帮助,因此,朱亮对银行贷款转移的过程非常清楚。 在办理贷款的时候,银行需要写明贷款的目的,“他们会写,需要向我的工厂购买面料或者原材料。”之前,贷款人向朱亮打好招呼,明确告知,这笔钱需要转走,并不购买任何原材料,只是从朱亮手中转移一下。 当办理贷款时,朱亮在贷款证明上盖章,银行的钱打到朱亮的账户上,第二天,朱亮又会把这笔钱打回到贷款人的账户上。这一过程中,银行基本没有监管,“现在,银行偶尔会派工作人员到工厂转一转,问一下。以前,基本没有银行的人来监管。”由于现在银行贷款需要执行“受托支付”规定,银行不直接把钱打到贷款人账上,而是将贷款资金支付给合同约定用途的贷款人交易对手,也就是朱亮这样的人账上。 “在一些针对大企业的抵押贷款中,银行的监管更是少之又少。把贷款拿到手里后,银行和会计谁都不会来管,”朱亮透露,这笔钱用来做什么,决定权完全在自己。此外,针对一些知名企业,银行还会提供一些信用贷款,即不需要抵押物的贷款,相比抵押贷款,知名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量。 4、预付款转移方式盛行 每个资金输往海外的关键环节,在浙江都可以找到为之服务的公司。在朱亮杭州公司办事处的隔壁,就是一家投资资询公司。“浙江的投资资询公司可以帮助在海外注册离岸公司,比如在维京群岛等地注册离岸公司,每年需要向资询公司交纳1万多元的管理费用。” 而注册海外账户,则在国内两家知名银行里就可以办理。朱亮透露,国内某知名银行“在香港开设账户,只需要在银行的帮助下,通过视频,让香港那边的银行看到签字的过程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自己亲赴香港。” 到了香港,资金就基本自由了,因为香港没有外汇管制,可以直接被转到其他国家的账户上。而在移民链条上,监管同样微乎其微。“在移民的时候,加拿大和中国一般都不会考察申请者是否有贷款和债务。”义乌的移民中介表示,“即便在资金上有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做材料,让移民局看不出来。” 朱亮也透露,转移资产到海外其实没有那么困难。“逃避监管这点很容易做到。”一位已移民澳大利亚的人士介绍,他就使用身边亲朋好友的身份兑换外币,直接带现金出去。“没人查,很多朋友都是这么带出去的。还有朋友把人民币存在信用卡里到国外取现,交一定手续费而已。”在义乌的中国银行,向加拿大和美国汇小额资金只需要身份证就可以。如果以货款的名义汇大额资金,需要以公司的名义进行汇款,同时需要纳税。 而向海外汇款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地下钱庄,向海外转移资金。”某移民中介介绍,“人民银行门前有很多地下钱庄的代理。”在义乌的中国银行门前聚集着30多人,他们手中拿着美元作为标志,一旦有外国人走近中国银行,他们便会上前询问。 但是,因为地下钱庄运作并不合法,因此,有些移民中介并不建议,“因为地下钱庄一旦有问题,损失就大了。”据了解,转移外汇唯一面对的障碍是中国的进出口核销制度。 进出口核销是国家外管局实施贸易外汇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在国内和国外买卖双方签订进出口合同后,要签署进出口核销单,这样管理部门通过事后核查,督促企业在出口货物后收回相应的外汇,在对外付汇后收到相应的货物,即保证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对应,防止逃汇、骗汇的发生。 面对这一阻力,“企业可以以预付定金方式规避。”朱亮透露,“比如,我出示合同,在加拿大订购了1000万美元的货物,需要先预付10%,即100万美元,可以先去外管局备注一下,因为预付款没有真正进出口货物,也不是真正地付款,所以不需要快速核销。” 据了解,外管局对长期不核销预付款的出口企业也有惩罚,如果一外贸公司长期不核销预付款,未来的出口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上面只是部分情况,可能还有其他的方式和手段帮助企业家转移财富而移民海外。中国大量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都在向外移民,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大量企业家外移,不仅会造成中国财富的流失,更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境外消费大量致财富外流 “中国游客在韩国出手阔绰被称"大户"、“加拿大为中国游客打造包场"血拼"团”、“中国游客美国买奢侈品不眨眼”、“中国游客为日本震后消费贡献最大”……诸如此类的新闻频见报端及网络,因出手阔绰,热衷奢侈商品,频频的大手笔乐坏了各国商家,中国游客俨然成为多个国家的“摇钱树”。旅游及境外消费也成为财富外流的又一方式。 以前有不少大陆消费者到港澳等地购物,但那只是“打酱油”,购些食品、日用品等,而现在却是延伸到了国外,成了国外特受欢迎的消费群体,到国外消费钱是自己的,别人无法说三道四,但是这些人为何舍近求远,要到国外购物,为何把钱送到它国消费?这不能不说是个问题。 游客去国外当然其中有专门去购物者,但大多不是特地去,有的是去旅游,有的是探亲访友,顺带大包大揽的捎物回国。从千里之外购进物品,除了装运手续费和附加的税费之外,个人也要增加不少的麻烦。再说如今国内市场也异常的开放,国外有的东西国内也有。游客到国外购物,自然是对方价格低,即使计入采购成本综合比价也更合算。 国内游客热衷于到国外消费,并非完全是崇洋媚外,除了质量(没有假货),而更在于价格。说到价格其中有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更主要的物价指数居高不下的原因。连续几月来,物价指数一直走高,商品价格不是个别涨,而是总体涨,物价上涨速度惊人,月初和月尾不同,甚至今天和昨天的价格也不同,国内一些没有条件出国的人当起了“海囤族”“打酱油族”,而有条件者却尽量的从国外渠道弥补其损失,尽量做保值和升值,因而出现了不少到国外去消费的群体。 到国外去购物看似麻烦不少,额外也增加费用,但是他国的物品便宜,只要稍微捎上几件物品,就可以将出外旅游的钱收回来,甚至还能赚更多的钱,如此诱惑谁能抵得住。据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国游客赴美旅游的数量将增加10%至15%。 到国外旅游既能开眼界,又能赚钱,这些游客真是聪明。但是对国内的经济多少总会有点影响,“肥水流入他人田”“财富消费外流”毕竟不是什么好事,但钱在人家手,腿在人家身上,没有什么指责的,而更多的倒是值得反思,假如国内的税降低一点,假如物价能够稳定,这些人有必要舍近求远,跑到国外去购物吗? 二、财富外流的原因 在中国人普遍并不富裕的现实下,相对于较为隐性的人才流失,移民潮带来的显性财富外流,则更引人注目。移民带来的财富外流虽无确切数据,但数量浩大却是无疑的:留学方面,按每人每年留学直接花费10万元人民币计,127万多留学不归人员,就流失了上千亿人民币;移民方面,且不算带走资产和移民后的房产等消费,仅为移民而进行的投资就数量不菲:以最低投资门槛计算,2009年从中国流向加拿大、美国的财富在23.5亿、100亿人民币以上——一年尚且如此,多年呢? 中国财富向海外逃亡或转移,已经越来越形成了一个大潮。中国开放30多年来,各级贪官认为钱留在中国没有安全保障,纷纷把钱转到国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财富外流的势头愈发强劲。总体看来,主要原因是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国有企业扩张太快,压制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有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国富人大规模移民海外,固然与中国法制不健全、教育相对落后、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因素有关。但对企业家而言,经营环境的恶化和未来形势的不明朗以及安全感的缺乏才是其萌生去意的主因。中国政治制度滋生的腐败,以及富人对中国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心,是目前财富外逃和外流的主要原因。就像某研究人员所说:“今天无论是勤劳致富的人,还是贪腐的人,都纷纷把钱转到美国去,一个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中国的制度、前景没有把握,感到不保险,对未来充满恐惧”。 三、解决对策 (一)针对企业家移民带走财富 针对老板跑路,主要应加强政府各项部门管理,减少老板骗贷出逃行为。首先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让中小企业有生存空间,他们有钱赚,企业家就会首先考虑企业的运营,而不是去“跑路”。其次,加强金融监管。特别银行借贷体制,风险的管理一定要到位,不要让那些骗贷者有可乘之机。再次,对于外贸企业的资金流动监管应加强。最后,对于流向国外的资金要严密审查,严打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阻断那些非法资金流动的渠道。 (二)针对海外消费的治理对策 “消费力出逃,‘受伤’的不仅仅是流失的关税。”大量的从境外采购带回来的商品都没有计入到海关统计里面,这实际上导致了对中国的进口低估了数百亿美元的规模,也就会影响到对于贸易平衡的判断。 专家建议,制止国人消费力外流问题,需打出“组合拳”。除了要从降低关税、减少流通环节、创新消费模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方面着手,更要注重打造“原产地形象”,培育世界一流的中国民族品牌。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晁钢令认为,要改变目前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偏好,最根本的是要做强民族品牌。“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不仅要有高质量的产品,提高高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满足他们对身份感的追求,还要求我们的政府保护‘原产地形象’。”“政府可以考虑在我们有相对优势的行业做产业综合性的投入,加强宣传,培育成具有‘原产地’特性的品牌集合群。”。 (三)国家需要制定整体理财方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国家已走过积弱、积贫阶段,面对巨量财富外流,亟需制定整体的“理财方略”或财富管理战略来守财。而这一“理财方略”,则是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基础的。做一个简单直观的比方,如果是一个人在他贫穷的时候,他只是想如何挣钱满足他的生理需求,还谈不上如何管理这个资产。但是一旦他进入中产阶级这个阶段时肯定会考虑如何理财。一个国家也一样,中国在当前这个阶段已经进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阶段,因此就整个国家而言,需要一个整体的财富管理战略,而现在我们恰恰缺少这样一个财富思维。
【 字符:】【打印】【关闭